Posted on

大暑,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大暑,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元代吴澄所编《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俗话说“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再如民谚“小暑交大暑,热得无处躲”“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都形象地描述了大暑的炎热。古人以诗词描写炎炎夏日的感受。南宋陆游《苦热》诗中写道:“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宋代梅尧臣的《和蔡仲谋苦热》 诗中也写道:“大热曝万物,万物不可逃。燥者欲出火,液者欲流膏。飞鸟厌其羽,走兽厌其毛。”因此,古人想出了各种消暑妙招,比如吃冰。冬天凿冰,将冰块搬进地窖储藏,夏天取出,做成冰饮或直接放在家中,用于降温。杨万里《咏酥》诗中写道:“似腻还成爽,才凝又欲飘。玉来盘底碎,雪到口边销。”描述的就是冰品美食“酥山”。除了吃冰,古人还会制作各种解暑“饮料”。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有卖“香饮子”的店面,宋代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有“冰雪冷元子”“甘草冰雪凉水”等冰食。节气三候:一候腐草为萤:大暑时节,气温偏高,雨热同期,植物潮湿腐化,到了夜晚,经常可以看到萤火虫在腐草败叶上飞来飞去,寻找食物。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之上,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二候土润溽暑:《说文解字》中说:“溽,湿暑也。”“土润溽暑”,指土地潮湿,天气湿热。三候大雨时行:《逸周书》中说:“土润溽暑,又五日,大雨时行。”指大暑时节雨量充沛。节气习俗喝伏茶:“伏茶”,即三伏天喝的茶。多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有清凉祛暑的作用。晒伏姜:三伏天时,一些地区的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在太阳下晾晒。本期福利:《人间好时节丨大暑》手机壁纸监制丨王姗姗 张鸥 李东制片人丨王薇 杨秀红 申珅主编丨李瑛策划丨陈宁泽一编辑丨樊嘉晨 刘天哲 王映涵承制丨新闻包装工作室技术监制丨李宏海项目制作负责丨吴浩 刘强项目设计及AR制作丨 吴峥 李华 邢祎音乐配乐丨王璇书法文字丨董倚桥 王金阳手绘及场景动画合成制作丨 邢祎 郭帅 张磊 谢依原 段晨阳 侯晓磊 付康怡 杨宇晨AR技术丨马亮 王奕涵视觉设计丨毕野 李灵睿撰稿丨郭林丽专家顾问丨丁乐责编:卢思宇